一、聚焦 “全国十大案件” :凉山虚假助农案成法治标杆
“四川凉山网络主播虚假助农广告案” ,成为打击新型网络虚假宣传的里程碑。科资律师结合办案实践,解析案件背后的法律风向与合规启示:
-
案情焦点:唐某杰团伙虚构凉山农产品产地,通过 “摆拍贫困场景+流量造假” 牟利1300万元,触碰《广告法》《刑法》双重红线。
-
判决要点:主犯获刑1年2个月,首次明确 “直播剧情虚构+商品产地欺诈” 构成虚假广告罪,为同类案件提供量刑范本。
-
科资解读:该案揭示 “助农经济” 背后暗藏的法律风险,企业需警惕“情感营销”变“欺诈陷阱”,从宣传源头把控真实性。
其他典型案例:
-
凉山曲布、赵灵儿虚假助农案:MCN机构虚构 “凉山曲布、赵灵儿” 助农人设,通过摆拍 “偶遇” 剧本吸引百万粉丝后直播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,涉案超千万元,主犯张某因假冒注册商标罪、虚假广告罪获刑3年2个月,赵灵儿、曲布等主播获刑8-10个月不等;
-
乐山卖惨芒果案:编造滞销剧情销售劣质水果,涉案400万元(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督办案件);
-
武汉睿贝鑫医疗虚假广告案:虚构“代妈招聘”信息,罚款80万元(2024年民生领域十大违法广告案);
-
四川顺颂法律咨询虚假宣传案:冒充律师事务所进行商业宣传,被罚款52.8万元,推动法律咨询行业规范化;
-
成都成华韩后医美直播违法广告案:在抖音直播间发布未经审核的医美广告,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。
二、法律纵深:从“凉山案”看虚假广告三大雷区
- 真实性审查
凉山案判决强调:农产品产地、质量、助农收益分配必须可验证;
合规建议:企业合作助农项目时,需留存产地证明、采购合同、助农资金流向记录(如凉山案缺失的关键证据)。
- 直播话术的法律边界
违法高频词: “现摘现卖” “助农亏本价” “100%原产地” (凉山案主播话术);
替代方案:采用“核心产区直供”“助农专项合作”等合规表述,规避绝对化承诺。
- MCN机构与主播的责任分割
凉山案警示:机构明知剧本造假仍提供流量支持,构成共同犯罪;
风险隔离:浙江科资为MCN机构定制《主播合作合规协议》,明确 “内容真实性连带审查义务” 。
三、浙江科资解决方案:对标 “十大案件” 构建合规体系
针对凉山案暴露的行业痛点,浙江科资推出 “电商专项合规护航计划” :
-
高危领域合规诊断
48小时极速审查:《电商合规报告》(含20项必查清单),对直播脚本、产品描述、销售承诺进行“凉山案同标”风险筛查。
-
危机应对实战支持
若遇监管部门调查:团队可1小时内介入,基于凉山案判例制定抗辩策略;
-
行业赋能行动
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 “助农经济法律培训” ,发布《网络助农广告操作指引》;
为特色农副产品原产地提供 “地域品牌保护” 公益服务 ,防止 “虚假助农” 透支地方公信力。
四、企业自检清单:远离“凉山案”风险
✅ 是否存在 “虚构产地/功效/荣誉” 等凉山案同类行为?
✅ 能否提供广告宣传的原始数据来源(如检测报告、采购凭证)?
✅ 是否与主播、平台签订《内容真实性承诺书》?
科资特色服务: “合规数据库” ,提供200+行业广告合规话术模板(含助农、医疗、电商场景)。
五、行动呼吁:以专业法律护航商业向善
凉山案提名 “全国十大案件” ,标志着司法机关对虚假广告的 “零容忍” 态度。企业唯有将合规置于商业创新之前,方能行稳致远。
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助力企业
🔹 避风险:拒绝成为 “下一个凉山案” 主角;
🔹 保声誉:快速化解监管调查与舆论危机;
🔹 促发展:让真实、合规的广告成为品牌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