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  案例解读    劳动法    百万违约金大反转!程序员跳槽究竟违不违约?人民法院指导案例敲警钟:竞业限制别再只看经营范围!

近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190号“王山诉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”(以下简称“王山案”)引发企业与劳动者广泛关注。该案历经仲裁、一审、二审,最终推翻“违约金200万元”的裁决,明确竞业限制中“竞争关系”的认定需突破形式审查,回归实质判断。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结合实务经验,深度解析本案背景与裁判逻辑,为企业合规管理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专业指引。

 

一、案件背景回顾:一场因“经营范围重合”引发的千万级争议

王山原为万得公司智能数据分析岗位员工,离职后入职哔哩哔哩公司。万得公司以双方经营范围均包含“计算机软硬件开发”为由,认为王山违反竞业限制协议,要求返还补偿金并索赔违约金200万元。

【司法裁判反转】

  • 仲裁:王山按双方签订的《竞业限制协议》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,返还万得公司2020年8月、9月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6796元,并支付万得公司竞业限制违约金200万元;

  • 一审:支持万得公司,判决王山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24万元;

  • 二审(终审):认定万得公司与哔哩哔哩实际业务无竞争关系,撤销违约金与补偿金返还义务,仅要求继续履行竞业协议。

【争议焦点】

形式审查 VS 实质审查: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重合,是否必然构成竞争关系?

举证责任分配:劳动者如何证明新老东家业务无实质竞争?

 

二、裁判要旨:竞争关系的“四维实质审查标准”

二审中突破传统形式审查逻辑,确立竞争关系认定的四大实质要素,对企业与劳动者均具深远影响:

  • 实际经营内容:万得公司主营金融数据服务(如Wind金融终端),哔哩哔哩核心业务为视频社区平台,两者业务属性截然不同;

  • 服务对象与受众:万得客户为金融机构,哔哩哔哩用户以年轻消费者为主,受众无重叠;

  • 市场定位与竞争领域:万得附录的竞业企业均为金融信息服务商,哔哩哔哩未被列入;

  • 社会公众认知:普通公众可明显区分“金融数据服务”与“视频平台”的差异。

【关键启示】

企业风险点:若仅以“经营范围重合”主张竞争关系,可能因举证不足败诉;

劳动者突破口:可通过新单位业务介绍、客户合同、市场报告等证据证明“无实质竞争”。

 

三、企业合规建议:如何避免竞业限制协议“无效化”?

  • 细化竞争关系定义

    避免笼统表述:将竞业限制范围明确至具体业务领域(如“金融信息分析”“特定客户群体”),而非泛泛列举“计算机相关行业”。

    参考本案教训:万得协议附录的竞业企业均为金融信息行业,但未涵盖哔哩哔哩,导致法院认定其“自认无竞争关系”。

  • 动态更新竞业名单

    结合业务拓展与市场变化,定期修订协议中的竞业企业名单及业务描述。

  • 完善违约证据链

    收集新单位实际经营资料(如产品手册、官网宣传、招股书),证明其与原单位核心业务重合。

 

四、劳动者应对策略:如何应对“过度限制”?

  • 入职前“反向尽调”

    对比新老单位实际业务,留存新单位非竞争性证据(如内部文件、公开报道)。

    参考王山成功举证:提供哔哩哔哩官网介绍、Wind终端用户定位等材料,证明业务差异。

  • 严格履行报备义务

    按协议约定主动提交劳动合同、社保记录,避免因“未报备”引发合理怀疑(本案中王山因未报备导致纠纷升级)。

  • 主张违约金合理性

    若企业未证明实际损失,可援引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3条,要求法院调整过高违约金(本案二审将违约金从200万元降至24万元)。

 

五、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赋能

“王山案”凸显竞业限制纠纷的复杂性与专业壁垒。本所凭借劳动法+商业秘密保护双领域深耕经验,为企业与劳动者提供:

  • 竞业协议全流程设计:结合行业特性与司法裁判规则,制定合法、可执行的协议文本;

  • 纠纷代理与风险预判:从证据固定、诉讼策略到谈判调解,精准把控案件走向;

  • 合规培训与专项整改:帮助企业建立竞业限制管理制度,为劳动者提供维权指导。

 

结语:平衡保护与自由,让竞业限制回归立法本意

“王山案”终审判决传递明确信号:司法实践正从“形式审查”向“实质审查”转变,防止竞业限制滥用对劳动者就业权的不当限制。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将持续关注类案裁判趋势,以“专业研判+实务经验”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精准法律支持,助力构建健康劳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