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  热点解读    热点解读 |《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》,把握新规要点,护航企业“出海”权益。

2025年5月1日,《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将正式施行。该法规是我国首次针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系统性文件,旨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、优化纠纷解决机制、助力企业应对国际竞争挑战。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结合实务经验,为您划重点、析风险、谋策略。

 

一、新规核心要点解读

  • 政府服务升级,企业维权有“靠山”

    信息支持:国务院部门将动态发布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信息及风险预警(第四条、第五条),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。

    维权援助:国家设立指导机构,提供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(第六条),并鼓励通过调解、仲裁等高效途径解决争议(第七条)。

  • 企业合规新要求

    内部管理强化:企业需健全知识产权制度、储备专业人才,出海前须全面了解目标国法律(第十一条)。

    合规红线:严禁执行外国歧视性限制措施(第十六条),违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
  • 国际合作与反制并举

    风险预警:针对国外滥用知识产权打压行为(如强制一揽子许可、排他性条款),商务部门可启动调查并采取反制措施(第十四、十五条)。

    国家安全保障:对利用知识产权危害我国主权、安全的行为,国家将依法严惩(第十七条)。

 

二、企业应对策略建议

  • “防患未然”: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

    完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,定期开展合规培训。

    利用国家提供的海外法律信息平台,动态跟踪目标国政策变化。

  • “主动出击”:灵活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

    优先选择调解、仲裁等高效途径,降低诉讼成本(第七条)。

    联合商会、行业协会,借助维权互助基金与保险产品分摊风险(第九、十条)。

  • “借力打力”:善用国家反制措施维护权益

    若遭遇国外不合理限制或歧视性打压,可向商务部门申请启动调查,依法申请反制(第十五条)。

    涉及商业秘密、数据安全等敏感信息跨境提供时,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审查程序(第十三条)。

 

三、结语

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既是挑战,更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“试金石”。《规定》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,但如何落地执行仍需专业力量支撑。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愿与您携手,以法律为盾,以策略为矛,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行稳致远!

 

浙江科资律师事务所

——专注知识产权,守护企业核心价值!

(本文仅为解读参考,具体操作请以法律法规及官方解释为准。)